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的意见》及《湖北省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原则,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2023-2027年5年期间,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个、成立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加快推动产业学院的建设工作。人工智能学院与华为、中软国际、科云信息技术共建“华为云学院与华为ICT学院”、与华中数控共建“华中数控产业学院”、与大疆共建“大疆产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广联达数字建筑产业学院”,会计学院将与新道科技共建“用友智能会计产业学院”,经济学院将与头部券商共建“证券期货产业学院”,管理学院与京东共建“现代电商产业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将与用友共建“用友BIP产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与创想三维共建“数字增材产业学院”等校级产业学院。打造一批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企业、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条件成熟时,积极申报省级产业学院。
三、建设任务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湖北省经济社会需求,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创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联接,凝练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产业学院至少开设1个特色班。
(二)提升专业建设质量。着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商科)”专业与行业产业前沿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发展新兴专业、孕育交叉专业等方式,主动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加强一流专业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应用型专业和专业集群。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提高专业建设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三)开发校企合作课程。邀请行业企业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加快课程教学内容迭代,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每个产业学院建设2-3个课程教学团队,建设10-12门校企合作开发的高质量应用型课程、教材和工程案例集,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学分的30-35%,增加综合型、设计性实践教学比重,行业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设计等作为实践环节选题比例达到60%以上。
(四)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合作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环境,每个产业学院建设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者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训实习基地3-5个。
(五)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每个产业学院要与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或者基地2-3个,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共同开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推动专创融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素质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效融合。
(六)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校企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和参加专业技术技能培训,重视从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中引进人才,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培训等业务,将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积极选聘行业、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来校任教。依托行业协会,做大做强产业学院的工程技术及管理兼职师资库。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七)搭建产学研用服务平台。鼓励学院和企业整合双方资源,建设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推动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将研究成果及时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积极互动,发挥产学研合作示范影响,提升服务产业能力。
(八)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学院、行业协会、企业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组织架构,建设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每个产业学院均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多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共商产业学院运行内容,负责对产业学院发展和建设做出规划、对重大事项做出决策。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产业学院设院长1名,负责产业学院的运行和日常管理;专职副院长若干名,其中至少1名副院长由企业方人员担任。
四、工作保障
(一)组织保障。学校成立建设工作统筹领导小组,加强对产业学院建设及运行的科学指导。产业学院要高度重视内涵建设,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定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务实推进各项建设改革任务落地。
(二)经费保障。学校将设立产业学院专项资金以保障其顺利建设、正常运行及持续发展,每个产业学院每年10-20万元工作经费,用于开展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研教改、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
(三)政策保障。学校将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发展规划,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完善产业学院人事、岗位设置、考核评价、企业人员兼职办法等相关制度。改革职称评审方式和评审标准,取得专业认证资格并能胜任岗位工作要求的教师,职称评定优先,并每月发放500元实操岗位津贴。此费用在产业学院工作经费中列支。
(四)交流推广。组织开展产学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定期开展产业学院试点建设工作的交流研讨,及时总结推广产业学院建设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形成示范推广方案,促进产学合作可持续发展。
(2023年5月24日,湖北商贸教〔2023〕20号文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