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是课程主要特征和属性的体现,其编码的科学性不仅反映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折射出其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构建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相符合的课程识别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网络化水平,在参考国内外大学的课程编码体系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课程代码编制方法。2020级本科起实行新的课程编码规则。
一、课程编码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课程信息在数据库中必须以规范的格式存在。各个部门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
(二)识别性原则。编码对象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名称、不同的描述,但在进行信息编码时必须保证一个编码对象仅赋予一个编码,同时一个编码也只反映一个编码对象。
(三)关联性原则。作为编码对象的“课程”,包含两方面的属性,一是反映“课程”实体的属性,如课程所归属的学科;二是反映“课程”实体与其他实体关联的属性,如课程的开出单位,课程所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在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等。其中反映“课程”实体属性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反映“课程”实体与其他实体关联的属性,则可能由于院系调整、教学计划变化等原因而变动。
(四)连贯性原则。课程编码需充分考虑学生层次连贯、课程性质的连贯,课程平台的连贯性。
(五)扩展性原则。课程编码应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能够随着学校发展需要和课程建设进展实时调整。当增加新的编码对象时,应当可以直接在原编码基础上进行扩充,而无需变动整个编码体系与规则。
(六)稳定性原则。信息编码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课程编码制定后,编码不得随意改变与取消,在课程性质、专业调整等情况下,应对课程重新编码。
二、课程编码构成
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管理需要,特将编码分为显码和隐码。显码主要面向学生,隐码主要面向管理人员。
(一)显码。采用9位字符组成的编码,其中3个字母和6位数字。
代码 |
XXX |
XXX |
XXX |
位数 |
3位 |
1位 |
1位 |
1位 |
3位 |
含义 |
所属专业英文字母简称 |
所属平台 |
课程类别标识码 |
学分 |
课程流水号 |
(二)隐码。为了支持教务教学的相关管理工作,在现有课程编码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扩充。以一位字母表示开课单位,以隐码方式体现。
三、编码信息含义
课程编码各字符信息含义如下:
(一)课程所属专业编码。由3位专业英文字母简称构成,全校本科专业和思政、通识平台英文编码索引见附表1。
(二)课程所属平台。
编码 |
含义 |
1 |
本科生思政教育平台课程 |
2 |
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
3 |
本科生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
4 |
本科生特色方向平台课程 |
5 |
本科生实践教育平台课程 |
6 |
研究生课程 |
(三)课程类别编码。
类别 |
编码 |
类别 |
编码 |
线上课程 |
0 |
理论课(含上机) |
5 |
独立理论课 |
1 |
理论课(含实践) |
6 |
独立实验课 |
2 |
课程设计 |
7 |
独立上机课 |
3 |
实习实训(周) |
8 |
理论课(含实验) |
4 |
毕业论文(设计) |
9 |
(四)学分编码,代表该课程的总学分。
(五)课程流水号,由开课单位确定。
四、课程代码编制要求
(一)课程编码由教务处统一管理。若开设新课程,由各开课单位将课程相关资料报给教务处审核,通过后根据编码规则赋予课程全新编码,确保每门课程都有唯一对应的课程编码。
(二)专业课程编码按照对口管理的原则,由开课部门按照本规则中确定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专业课程由学校按规则统一编码。
(三)课程编码具有识别性,不同课程的编码必须不同,同一课程名称,学时学分不同,课程编码必须不同。
(四)不同学分、不同教学计划要求的相同课程名称(流水号相同)的课程,需通过课程的学分予以区别。
(五)课程编码不得随意改变,如遇开课专业调整或者学分改变等课程属性改变的情况,应对课程重新编码。
(六)消亡课程,其课程编码保留,不得修改或者取消。
(七)2020级本科起实行新的课程编码。
五、课程代码编制实例
部分通识教育平台和实践教育平台课程编码实例见附件2。
(2020年12月16日,湖北商贸教〔2020〕57号文件发布)